下基層調研之我見
來源:作者:王者興時間:2012-05-12熱度:0次
中央下發《關于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進一步推動各級黨政機關和干部深入基層為民服務的指導意見》以后,機關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轉作風”活動在全國各行各業開展的如火如荼,筆者認為,要真正做好為民服務這篇大文章,就必須多下基層問計于群眾,多在深入調研上下功夫。
早在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1931年4月2日,他在《總政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中,對“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論斷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和發展,提出“我們的口號是:一,不作調查沒有發言權。二,不作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
毛澤東同志講到的調查其實質就是下基層調研,下基層開展調研活動,調查者必須恭謹勤勞和采取同志式的態度,甘當被調查者的學生。毛澤東同志還特別指出:“沒有滿腔的熱情,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作,也一定作不好的。”因此,做調查、搞研究必須首先堅持群眾路線,以群眾為老師,對群眾有真情實意。把自身融入到群眾中去,讓自己成為群眾中的一員,做群眾的知心朋友,盡力取得群眾的信任,使群眾講真話、實話。
下基層調研是領導機關的重要職責,是機關干部完成工作、完成任務的重要前提。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領導機關的工作,無非是了解情況,掌握政策。機關的每個部門都是黨委政府的辦事機構,擔負著繁重的工作任務,概括起來主要就是搞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起草文電指導工作。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下基層調研,如果我們對基層的情況一無所知或知之不多,就很難提高工作質量,弄不好還會出現錯誤。所以,我們要真正做到為民服務,就必須十分重視下基層調研,了解掌握一線情況。下基層調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強我們的全局觀念,鍛煉提高觀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經驗教訓的能力,提高文字表達水平。
機關干部要多下基層調研,筆者認為要重點把握好四個環節,即“準確選題、全面調查、深透研究、深化成果”。
準確選題就是要從工作需要出發,從建設實際出發,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熱點難點問題,抓住一個時期有重大影響、帶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進行研究。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社會建設與改革的任務十分繁重,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出現,需要我們認真調研和有效解決的問題很多。作為機關干部我們必須注意把握好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對事物發展方向、效果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二是抓熱點難點問題。這些問題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認真對待,須臾不可忽視。三是對帶有一定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進行超前研究。
全面調查就是要對所調查的問題,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力求全面、準確地掌握所要調查問題的歷史的、現實的、縱向的、橫向的等方方面面的情況,還要了解其所處的環境及相關因素,既要體現廣泛性,又要體現深入性。一是要力戒浮漂,防止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只有真正撲下身子,邁開雙腳,沉到基層,沉到問題多的地方,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掌握真實全面的情況。二是要防止片面化。特別是要注意收集來自不同方面的情況,尤其是要注意傾聽不同意見,避免只聽單位領導匯報,不開座談會,不進行個別交談,不做追根問底包括查閱歷史資料等工作,導致調研結論出現偏差。三是要力求深入。離群眾越近,離真理也就越近。調查越要深入廣泛,占有材料越充分,對事物認識就越符合客觀實際,就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形成規律性認識。
深透研究就是在調查的基礎上,對獲得的情況和有關材料進行梳理“加工”,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結論,拿出意見。最根本的就是要能夠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形成規律性認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這是調研的目的所在,也是調研工作的關鍵。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講過:“要完全地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性,就必須經過思考作用,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念的系統,就必須感性認識躍進到理性認識。”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深刻揭示了調查研究中研究的重要作用及其內涵,就是要求我們在調研中開動腦筋,科學地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善于運用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具體抽象、分類比較、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要有寬廣的眼界,把問題置于動態過程,置于國家、世界的發展趨勢和大背景下,進行多角度思考,多層次分析,多方面把握。解決問題的對策辦法不僅要具體,而且針對性要特別強;不僅要考慮正面效果,還要考慮到可能引起的負面影響;不僅要考慮方向性,還要考慮到具體可行性。總之,只有放眼全局,才能看得遠、想得深、謀得實。
深化成果就是調查研究的升華,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生動體現,也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認識論規律的必然要求。我們進行的任何一個調研,其成果都要運用到實踐中去,指導工作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進一步補充調整、充實完善和提高。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講到:“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這就進一步為我們指出了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查研究就是要解決問題,不解決問題的調查研究只能是無效勞動。運用調研成果指導工作,一定要具體、有操作性。提出對策辦法,既要有怎么辦,又要有何時辦、何種條件辦、誰來辦、標準是什么、辦成怎么樣、辦不成又怎么樣,等等。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以具體求深化、促落實。否則如果一份調研報告完成后就按兵不動、束之高閣,工作就落不到實處,再好的調研報告,再好的工作思路和辦法措施,也只能把工作落實到紙上,根本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機關干部下基層調研,是工作職責的必然要求,是一項必須做而且要做好的重要工作。這項工作對我們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思想境界、工作作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要搞好調研就必須加強學習,夯實功底;端正思想,科學求實;堅定立場,把牢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算得上搞好了為民服務。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