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30個世界讀書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交流與海洋文化研討”活動在山東濰坊鑫諾海產品有限公司舉行。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昌邑籍會員、海洋產業從業者及文學愛好者齊聚一堂,通過跨界對話,倡導讀書寫作,探討海洋文化,共同促進“海上昌邑”建設。
昌邑市海洋漁業發展中心專家介紹了昌邑市海域分布、海洋環境保護與海洋漁業發展情況。昌邑市位于渤海萊州灣南畔,海岸線長58.38公里,海域面積669.14平方公里,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近年來,昌邑市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動能,用創新科技耕海牧漁、向海掘金,加速培育海洋漁業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動能”,書寫了經略海洋的嶄新篇章。
昌邑市海洋產業鏈條不斷伸展,涌現出大批與海洋產品相關的種苗企業和營銷公司,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同時,積極參與海洋文化傳播。濰坊鑫諾海產品有限公司經常組織海島、海洋采風考察活動,開設“海產品小課堂”,講解近海水產品以及海參、三文魚等海產品的區域分布、生長習性、水質要求、質檢方法等,讓人們直觀感受舌尖上的海洋科技",喚起海洋環境保護意識。
在研討環節,作家們交流了前段讀書寫作體會及近期閱讀寫作計劃,一起分享了周曉楓的《巨鯨歌唱》《星魚》,陳國棟、王晶的《燃燒的冰》,周習的《碧海金灘北戴河》等與海洋有關的作品。就積極參加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組織的讀書征文大賽進行了輔導和動員。
大家認為,昌邑海洋經濟蓬勃發展,自然資源作家應該重視海洋文學的創作,深入沿海企業單位,挖掘海洋文化優勢,以文賦能,以文興業,以業促文,形成經濟與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新態勢。
本次文學活動創新采用“文企對接”思路,文企雙方達成了采風創作合作意向。活動得到自然資源和海洋漁業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會員張小宇編纂的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學史料匯編》出版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