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的三伏天,淅淅瀝瀝的小雨則是盛夏避暑難得的好天氣,舒適而又涼爽,平靜的心情在炎熱的暑季中格外舒暢。在這樣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夏日里,絲綢之鄉-柳疃青阜村迎來了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熱愛文學創作的寫作愛好者。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雨中荷塘的盛景美不勝收,青阜新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景象令人振奮和鼓舞,同行的老師個個吟詩作賦,如此美景下也定會妙筆生花。徜徉在蒙蒙的細雨之中,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旱稻和一灣灣美麗的荷塘相映成趣,耳邊聆聽的是解說員娓娓道來柳疃青阜農業發展的初衷、當下及未來,美景和故事讓心底的感動如濰河水一般難以平靜,此時除了感嘆與感慨,任何語言都不足以表達我激動的心情,那光禿禿的鹽堿灘也曾經是我幼年揮之不去的痛,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深知鹽堿灘的危害,顆粒不收就會意味著忍饑挨餓 ……
如今青阜村通過濰河引水、井塘匯流、倒逼鹵水,構建“海綿村莊”,一系列淡水降堿壓鹽工程的實施有效終止了昌北灘涂水源短缺、海水倒浸、土地泛堿這一最大的歷史性災害。這是不平凡的昌北平原的人民,這是享譽世界的絲綢之鄉的人民,又一次創造的農業奇跡,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把曾經十萬余畝寸草不生的鹽堿荒地變成今天被綠色農作物覆蓋的噸糧田,把曾經白花花一片的鹽堿荒灘變成了一灣灣讓人心曠神怡的美麗荷塘,在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注入了高科技和現代化,在荷塘良田間修建了一道道觀光廊道,實現了糧安天下與生態宜居的雙贏模式,這是生于斯而長于斯一輩又一輩昌北人民期盼了多少年的夢想,這一切的一切是不屈不撓的昌北人民與大自然戰天斗地的勝利碩果。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雨中片片綠油油的旱稻仿佛訴說著心中的喜悅。修渠建庫,引淡水降鹽堿,進行大面積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推行規模化、多元化、標準化種植,建成了擁有完備種植產業鏈、面積覆蓋十多萬畝的“大糧倉",柳疃鎮青阜村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己任,組建“村集體+企業+農戶”的青阜農業綜合體,走出了一條農業振興的“青阜路徑”。積極聯合周邊村落成立青阜農業綜合體,目前,整村流轉土地村莊達到15個,輻射到龍池、卜莊、下營三個鄉鎮,成為一家專業從事農業生產、服務、經營的新型現代農業發展綜合體。大力推進鹽堿地改良,目前累計流轉托管土地面積達到10.2萬畝,已改良鹽堿地近6萬畝,年產糧食4萬噸,苜蓿3.4萬噸,大豆1000噸。蹚出了一條農業提質增效、農村美麗宜居、農民增收致富的“青阜路徑”。如今的青阜品牌影響力也越來越強。村里先后建設了稻香漁歌、豐收壇、荷塘月色、青鳥湖等人文景觀,同步完善了基礎設施、不斷美化了自然環境,周末和節假日也吸引了不少前來釣魚、觀光的游客,下一步青阜農業綜合體將繼續打造青阜民宿和苜蓿等本地特色小吃,將會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來打卡觀光,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青阜鹽堿地綜合利用的成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鹽堿地改良做法也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央視《新聞聯播》《朝聞天下》《經濟半小時》等欄目以及人民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等主要媒體連續對青阜農業進行了宣傳報道。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清”。昌邑市政府、柳疃鎮政府、青阜社區及相關部門紛紛為青阜農業綜合體的建設項目出謀劃策,圍繞解決“地從哪里來、錢從哪里出”兩大難題,市、鎮、社區、村各級黨組織積極協調,市自然資源局向上爭取土地整理項目落實到位,市農機部門提供現代化農機具的技術支持,省市農科專家的引進及本地”土專家””土秀才“的加入,農村能人及帶頭人資金大力支持。實施濰河引水工程,鋪設灌溉管道55公里,修建蓄水庫47個,綜合蓄水能力達到600萬立方米。以人才為支撐,實行“水技機結合”。實施人才引育計劃,回引在外能人投資3億元。有了水,就可以進一步解決土質問題。青阜農業綜合體近年來先后與國家、省、市科研院所和大中專院校組建技術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站、病蟲害監測站和由16名兼職專家參與的科研攻關團隊,依托人才和科技支撐,通過深翻壓堿、提取地下鹵水等形式改良鹽堿地2.5萬畝,通過種植苜蓿、棉花、中藥材等耐堿作物來逐步改良鹽堿土壤。這些地塊經過改良后,種上了玉米、小麥等主糧作物。高標準建設青鄉為農服務中心,配套建設大數據智控中心,設立鹽堿地改良實驗室,改良鹽堿地6.7萬畝。投資1.2億元購置國內外先進農機裝備300臺(套),建設日烘干能力1800噸的糧食烘干塔和5000平方米的糧食儲存庫,形成了耕、種、管、收、儲、銷一條龍社會化生產經營服務體系。他們總結出了“引水蓄水、提取鹵水、深翻土地、淡水壓鹽、作物吸鹽、培育良種”的鹽堿地治理6步法,實踐證明成本低、易推廣、效果好。他們把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智慧化管控強強聯合,使柳疃青阜農業綜合體成為山東省土地規模最大化、機械化水平先進、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現代農業項目,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青阜路徑”。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沒有農村農業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時刻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為農業農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前進的道路。“富裕青阜、美麗青阜、文明青阜”的青阜模式就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成功典型。昌邑市柳疃鎮青阜村共360戶、1340人。近年來,青阜村聚焦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堅持生態本位,不斷改善人居環境,狠抓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推進土地流轉,讓村民“從地里拿錢”;打破傳統小農模式,探索產業發展路徑,注冊成立了昌邑市柳疃青鄉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并發展“社村共建”村莊15個,逐步形成了“企業+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的農業生產經營新模式,實現了農業增收、農民增效。如今在青阜村的帶動下,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會員1600多戶,輻射3個鎮街,30多個村莊。改善人居環境,打造新型農村。憑借土地入股,讓村民“持久性受益”;開展托管服務,讓村民“家門口賺錢”,從而實現三份收入。2022年底青阜村集體分紅100余萬元,示范區村均分紅3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大力發展以青阜現代農業(糧食)示范區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文旅產業,以阜盛印染、億興紡織為代表的紡織產業,推動產業興旺、集體增收、群眾致富。村集體收入達到1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3萬多元。著力滿足村民對居住環境、公共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打造新型農村社區,全面發展各項事業,提升發展水平。全村有線電視入戶率、村莊道路硬化率、亮化率、環衛托管率、自來水入戶率均達100%,綠化率達到65%。在全市率先實施“海綿村莊”工程。投資100多萬元新修道路1200米,安裝中國風路燈86盞,栽植綠化苗木3000多株,打造休閑公園2處,進一步提升了村莊的外在顏值和內在氣質。以打造“天下糧倉”為己任的青阜,趟出了一條農業提質增效、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鹽堿灘涂鄉村振興新路徑。
雨中觀賞青阜村,讓今天的青阜充滿了詩情畫意。這幸福生活的背后是依托一群敢做敢為的青阜建設者,他們為建設美麗宜居的村莊和農民富裕的生活付出了無數的汗水,他們讓昔日的鹽堿灘上開出了朵朵美麗的強盛之花,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青阜農業現代化發展強村富民的鄉村新畫卷。
美麗而又富裕的青阜讓今天的我們不負此行!勤勞善良的柳疃青阜人將成為成功改造鹽堿地的奠基人,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領路人,為你們加油!為民富國強的祖國加油!
上一篇:三 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