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定遠”的靈魂祈禱
在天高云淡的初秋里,青島市市北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織“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志愿者,到威海劉公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受益匪淺,思緒萬千。
在許多中國人的記憶里,都升騰著120年前黃海波濤中那縷縷黑煙,那是一場極為慘烈的侵略與反侵略的激烈海戰,那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現代鋼鐵軍艦的殊死較量。聽著導游的講解,甲午海戰那慘烈的畫面又一次呈現在我的面前。當年歷經5個多小時的浪里拼殺,北洋水師不畏倭敵、誓死抗擊,但終以毀5艦傷4艦、800余名官兵魂歸大海的悲慘,喪失了黃海制海權……
我們知道,黃海大戰的失利,使倭寇吞并中國的野心像潮水一般膨脹。它們猛獸般地撲向威海港,元氣大傷的北洋水師腹背受敵、孤立無援,血戰中連艦帶人沉沒大洋。腐朽無能的清王朝,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傲慢”的虛偽再也撐不起顫抖的臂腕。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僅割讓了寶島臺灣,兩億多兩白花花的銀子也裝入了倭寇的兜囊。甲午戰爭是中國人內心深處永遠的傷痛,我們固然不能淡忘。更不能忘記的是,那些以身殉國的民族英雄,慷慨赴死、驚泣鬼神的悲壯。我們永遠銘記,“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率艦直沖“吉野”,最后與愛犬同沉大海的英雄壯舉;我們永遠銘記,總兵劉步蟾毅然下令炸沉傷艦,而后自殺與艦共亡的大義凜然;我們永遠銘記,官兵們把中雷擱淺的戰艦當作“水炮臺”,繼續與敵英勇搏殺直至彈藥告罄的壯烈場面;我們永遠銘記,當戰艦已經沉沒,官兵們仍然一手抓住桅桿、一手扣動扳機向敵人射出最后一顆子彈……這些英雄的群體,代表著我們中國軍人的錚錚氣節,是我們長江黃河勇敢血性的基因,更是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東方的鋼鐵脊梁!
一支敵我實力距離不大的北洋水師為什么被打得一敗涂地?一個“泥足巨人”的天朝帝國為什么屈服于“蕞爾小幫”?駐足于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的面前,我感慨萬千。思緒中,一再用假設的“如果”來做一番反思溯源:如果當年的清政府能夠保持憂患的清醒,及早識破倭寇“國運相搏”的覬覦之心,而不是整日沉湎于“天朝上國”的夢幻;如果當年的清政府放眼世界矢志改革、重資鑄劍,而不是把國庫里大把的銀兩耗費在慈禧太后慶壽的奢華上;如果當年的清政府以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為重,而不是不顧國家安危腐朽奢靡、相習成風,為一己私利搞派爭黨伐的“窩里斗”;如果當年的清政府積極防御、主動迎戰,而不是息事寧人、屈膝乞憐,把希望寄托于與倭寇一樣貪婪的列強……如果沒有這么多的“如果”,甲午戰爭就不會有如此不堪的悲慘,泱泱中華也就不會烙下永遠也揮之不去的陰影與創傷。腐敗無能的政權必然孵化墮落廢弛的軍隊,一個任人唯“系”只認“主子”而不知為何而戰的軍隊;一個用戰艦運物資做生意處處以利己營私為能事的軍隊;一個艦上晾衣褲把操練當演戲、沒有絲毫戰斗精神和戰斗力的軍隊;一個互不配合支援、只知單打獨斗,不懂聯合協和、不會戰略戰術的軍隊,這樣的軍隊能打勝仗嗎?能指望這樣的軍隊在關鍵時刻挽救國家的危亡嗎?
如今,甲午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歷史罪惡的“孽根”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軍國殘夢”的幽靈仍在游蕩。不僅不懺悔戰爭給鄰國造成的傷害,反而在極力粉飾猙獰丑惡的嘴臉,不斷地挑戰著人類的正義與善良。參拜甲級戰犯鬼靈,解禁“集體自衛權”,推動修改“和平憲法”,企圖讓歷史的車輪倒轉;他們磨刀霍霍,在東海不斷制造緊張事端……面對“軍國主義”復活,我們切不可重犯老祖宗們“不以倭人為意”的傲慢,絕對不讓甲午戰爭的悲劇重演,只有用我們強大起來的力量,把我們的人民軍隊全面建設成世界一流軍隊,才能徹底摧毀軍國主義的夢幻!
是的,當我看到“定遠館”的第一眼,刺痛我心、震撼我靈魂的是庭館布滿彈孔的兩扇門板,那一個個被穿透的彈孔,多像一只只驚恐的淚眼呀。我看到“定遠”的靈魂在泣血,我聽見“定遠”的靈魂在吶喊——中華民族要強!中國軍隊要強!
120多年過去了,尚有許多中國人至今還不知道,就在那場海戰之后,一些沉醉于“軍國夢”的日本人,用打撈上來的北洋水師軍艦“定遠號”殘骸,別有用心地建起了一座“定遠館”。一根根被切割的鋼筋,變成庭館的支柱;一塊塊布滿彈孔的鐵甲,變成庭館的墻壁和門板。曾經令侵略者望而膽寒的定遠艦,就是這樣,被肢解組裝猥瑣在彈丸孤島的一隅,像一個被凌辱的赤裸女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展示著侵略者曾經“勝利的榮光”。“定遠”的靈魂在泣血,“定遠”的靈魂在吶喊!而今,她也只能以低沉的呻吟,痛苦地述說著當年不堪回首的悲壯。
“定遠”,你在訴說,我在傾聽。面對劉公島上莊然肅穆的雕像,我握緊右拳,舉過頭頂,為你的靈魂祈禱,發愿!請放心,您未竟的事業,我們接班,您遺憾的鳳愿,我們來圓。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歷史已經一去不返,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