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近十年,每個老北川人身上都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故事,遇見過很多很多的人,他們有的象流星一樣一劃而過,有的卻被永遠珍藏在記憶深處。十年,我和每個老北川人一樣,有過傷痛、有過喜悅、有過失落、也有過收獲,而我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認識和擁有了三個真心認我做姐姐的兄弟。一個是山東援建干部——王泰山,一個是把生命留在了北川大山里的重慶監理——楊東海,一個是中國心志愿者——劉劍鋒。他們和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他們都不是北川人,都是我在北川大山里認識的,他們為了北川人民不惜以身試險翻越擂禹路來幫助我們恢復重建,他們都是優秀的男子漢、都是我的好兄弟。
我的第一個兄弟——王泰山。他是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城建委的一名普通干部。2009年2月16日經過長途跋涉他跟隨齊魯“遠征軍”來到了北川,濱州市7個縣區承擔對口援建北川禹里鄉的9個項目,惠民縣承擔了鄉政府駐地石紐街853米長的街區道路及1774米長的排水設施建設,王泰山是惠民縣援建指揮部的成員之一,擔負著援建工程的重要職責,具體負責工程材料的考察、土地的遷占和合同的簽定、現場的監理以及與鄉政府的協調等工作。石紐街是禹里鄉場鎮主要交通要道,擬定在半山腰建一條長800余米的道路,施工環境復雜,技術要求高。征地、天氣、道路等原因,都制約著工程的進展,指揮部運材料的工程車在擂禹路上曾兩次翻車……而王泰山為了工程建設一次次往返于北川--禹里,以致于老父親重病住院手術他都未能及時趕回山東,在禹里震后極其惡劣的環境里,在忠孝不能兩全的尷尬處境中,任何困難都難以阻擋他援建的決心,他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選擇了一種信仰,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命運?!彼f:“作為一名援建北川的山東人,我無悔遠離我的妻子兒女,無悔撇下我那身患重病的老父親,無悔在這里流下的辛勤汗水,無悔在這里度過的艱苦日子……”2009年他榮獲“感動惠民十大人物”稱號,同年被禹里鄉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6月被山東濱州市惠民縣縣委表彰為惠民縣支援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我為有王泰山這樣優秀的兄弟而驕傲!如今,王泰山已經是惠民縣一個擁有40個億的國有房產企業老總,但在我眼里他永遠只是我的兄弟,一個在禹里援建工地上認識的兄弟,一個在禹里帳篷里生病了需要姐姐關心的兄弟.......
我的第二個兄弟——楊東海。他是一名來自重慶的工程監理,2010年因公司受北川國土資源局委托負責監理北川首批地質災害工程治理施工項目,被分配到關內先后負責禹里倒開門泥石流工程治理、禹里場鎮后山不穩定斜坡工程、治理禹穴溝泥石流工程治理和片口三條溝泥石流工程治理項目。3月4日楊東海從大都市重慶第一次來到了北川走進了大山,在這段不長的日子里,他非常專業的敬業精神和開朗詼諧的性格給我們關內所有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個與他同期來的監理中,他的表現是最令我們業主和施工單位滿意的,為此我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一次在傳資料時我無意中看到他寫的幾篇日志,才知道他是帶著創傷到北川的,雖然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內心是什么樣的傷痛,但我看到了他的迷茫和彷徨,也看到了他的堅強,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他寫的那篇《觸動》“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來到災后重建的北川都快兩個月了,在這段爬上涉水的日子里,我的心不知疼了多少次,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每次聽到北川人描述那一幅幅、一幕幕形象而生動的慘狀的時候,我的眼睛都會濕潤,我堅信,作為一個正常人,不會看見這一切無動于衷的。這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雖然我沒在最艱苦的時候陪伴在北川人的身邊,但我會盡自己所學、所能來幫助北川人,我會盡自己本分來協助北川人?!彼沁@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很感動,也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來排解他的痛苦。5月3日我們在談完工作后他突然對我說:尹局,我想把你當成姐姐但又怕沒資格,你能不能認我這個兄弟呢?當時我就隨口說了句你很優秀你覺得可以就可以吧,沒想到從那天起他就真把我當姐了。
說實話我沒有好好珍惜過我們的這段姐弟情分,因為在我心里就沒有拿他當兄弟,每次到工地檢查,只要發現有一丁點問題就板著臉叫著他的名字批評,他說不喜歡我當著人批評他,他希望他的辛苦付出得到我的認可。我知道在工地上他已經是最認真的了,他負責的3個項目質量、安全、進度都很不錯,只要他在工地上我就放心,因為他說過他會管好工地的。
禹里的3個項目4月底完成了2個,最后一個泥石流治理工程6月上旬3個攔擋壩的主體也已經完成,而我們片口鄉的工程監理沒有盡責,我要求唐總換監理派楊東海去,因為他去我就放心,我知道他不愿意,他不是怕那里的條件比禹里艱苦,而是做監理的忌諱接別人的工程,可我非要他去,他說我太霸道,只知道下命令,特別是對他,但他最后還是去了片口。他去片口才十幾天,施工進度和質量就大不一樣了,他說他不會辜負我對他的信任和期望的,因為我相信他。
6月30日凌晨我接到小壩所電話說楊東海出車禍了,我的眼淚馬上流了出來,我的心好痛好痛,我知道我永遠失去了一個優秀的好兄弟,他的詼諧幽默只能定格在我的記憶里。是他教我怎樣去管理工程質量,怎樣去幫助施工單位組織施工,在我不開心很累的時候他總是說笑話逗我開心,那段時間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楊東海,我很想知道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在想什么?他有沒有想到對我的失言,因為他答應我要把工地看好,他說我是他一輩子的姐,他不會讓我失望的。可是他知道嗎?在失去他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他是我的兄弟,那一刻我好遺憾好后悔,因為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從心里承認過做他的姐姐,楊東海,對不起,來生再做我的兄弟吧!
我的第三個兄弟——劉劍鋒。他是北川中國心志愿者團隊副隊長, 2008年開始中國心助學工作,在北川從事公益事業已近十年。他和他的團隊資助北川學生達3000余人次,資助總額達350萬元以上;先后又參與玉樹、雅安、九寨溝等地震后方支援、后勤保障等工作,募集資金19萬余元,募集過冬衣物55111件,書籍14000余冊。2017年他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志愿者”。
認識劉劍鋒應該是2009年4月為蜚聲綿陽的“義務反扒隊隊長”,“綿陽市首屆十大杰出志愿者”,“感動綿陽人物”的曾永川治病捐款時認識的。他說曾永川在自己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傾其所有去致力于公益事業,幫扶北川小壩鄉外白小學和桃龍鄉小學的學生,而現在當他被罕見病魔襲擊的時候,中國心發出了為他捐款治病的倡議,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為曾永川捐款的北川人。因為北川、因為愛心,劉劍鋒是我地震后認識的第四個志愿者。
2010年5月2日,別人都放假了,而劉劍鋒卻帶著他的志愿者們在關內走訪家庭困難的學生。看著他們自己帶著水、帶著干糧,自己出錢打摩托車或是步行到每一個學生家里與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溝通支助了解情況,再遠的路程都沒有拉下一個困難學生家庭,作為北川人我很感動。我和我們住關內的幾個同志商量請志愿者們在禹里吃一頓便餐。在簡陋的飯桌上劉劍鋒說:尹姐,自從認識你后就一直有個愿望想做你的兄弟,不知道可以嗎?我當時就愣住了,咋這么巧就這幾天我就接受了三個兄弟,而且個個都是那么優秀。我欣然同意了,還讓關內的幾個同志作了見證。地震以后,我先后認識了中國心志愿者團隊隊長高思發、國家第一批心理督導師劉猛,也先后多次參加過志愿者活動,他們的敬業、他們的無私無時無刻不震撼著我,感動著我,與他們在一起感覺自己的靈魂在升華,感覺自己也變得近乎超脫起來。記得高隊曾經說過:傳遞愛心,讓社會不再冷漠,讓人生更有意義。這就是他們做志愿者的追求。
十年,我為有他們三個兄弟而自豪!
十年,我為有他們三個兄弟而驕傲!
201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