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千夫指》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10-25熱度:0次
發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千夫指》
【古代故事】 千夫指
董賢是西漢哀帝劉欣的大臣。董賢對國家沒有什么貢獻,沒有做出什么成績,卻很善于阿諛奉承,溜須拍馬,因此,很受漢哀帝的寵幸,不僅官職晉升很快,而且還得到了很多哀帝賞賜的財物,還被哀帝封為高安侯,風光得很。
據說董賢和哀帝劉欣的關系極為親密,哀帝出巡,董賢就與哀帝同坐一輛車,平時在宮中,哀帝有時還讓董賢和自己同榻而寢。
有一次,哀帝起床,而董賢還在熟睡,董賢的頭枕在了哀帝的一只胳膊上,壓住了衣袖,為了不驚醒董賢,哀帝就將衣袖弄斷了。
哀帝總想給董賢增加食邑(封地),由于眾大臣的反對,遲遲沒有加封成。哀帝的祖母是傅太后,這一年,傅太后去世了,哀帝就利用這個機會,偽造了一封詔書,假托是太后的旨意,內容是要給董賢增加2000戶的食邑。
詔書造好后,哀帝就將詔書交給丞相王嘉和御史去執行。王嘉看了詔書以后,心里明白,就反對哀帝這樣做,對于一個毫無貢獻的寵臣一再加封,而且還要用死去的太后的名義,實在是有失體統,拿國家大事開玩笑。于是,王嘉就壓下了這封詔書,沒有執行。他把詔書封起來,自己再寫了一封陳述退回詔書原因的奏折,也封起來,一同退回給了哀帝。
王嘉在奏折中說:“高安侯沒有什么功勞,對于國家沒有什么貢獻,是一個靠諂媚而受寵于皇帝的小人,陛下給了他財物,給了他很高的爵位,給了他高貴的地位,其結果是,這樣做卻使陛下的威信下降,國庫財物匱乏。一點好處都沒有。想當年,孝文皇帝想建一座露臺,花費百金就于心不忍,最后作罷?,F在,董賢卻肆意揮霍國家的財物,隨意施舍,董賢有的好友居然可以受之千金。這是亙古未有的事,國人都知道董賢的罪行,人人都憤恨,古人說:‘千夫所指,無病而死’(被許多人責備,沒有得病也會死去)。我為國家擔心,現在,用太后的遺詔,再增加他的封地,眾人都會覺得不合適,希望陛下認真地再斟酌斟酌?!?BR> 看了王嘉的奏折,哀帝很不高興,不久,哀帝就將王嘉投入監獄,王嘉憂憤至極,吐血而死。
千夫所指,后來就流傳下來了,意思是說:做盡壞事,被眾人指責,即使沒病沒災,也活不長。
【身邊的故事】 一笑誤前程
“一笑誤前程!”有網友用這樣的經典話語來總結陜西安監局長楊達才的教訓,實在是恰如其分。
2012年8月26日凌晨3時,在革命圣地陜西延安發生了慘烈的交通事故,一輛臥鋪客車與一輛運送甲醇的大貨車追尾,兩車碰撞后起火,熊熊大火造成36人罹難,僅3人逃生。
作為陜西省安監局長的楊達才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消息。
對于重大事故的處理,對于在官場摸爬滾打了30年、擔任安監局長也一年有余的楊達才來說,顯然不是個難題——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當然是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于是,楊達才立即帶著相關人員連夜從西安出發。上午11時,作為主管官員的他出現在了事故現場。
兩車追尾事故,在中國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它既不像火車追尾那樣責任面廣,也不像礦難那樣容易讓人聯想到監管的問題。作為主管官員,能夠在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指揮救援,工作基本可算做到位了。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楊達才甚至已經做得很出色了——反應快速、行動力強、表現得有責任心。這樣的詞語,用在這個安監局長身上,并不過分。
不幸的是,楊達才在事故現場的表現卻出了問題! 問題出在一張照片上。
這是一張不知是誰無意中捕捉到的不是很清晰的照片,卻清晰可辨地記錄下了站在燃燒得焦黑焦黑的慘烈的事故車的前面的安監局長楊達才當時的形貌:背著手、體態肥碩、腆著大肚子,這些倒不要緊,要緊的是,官員多半都是這副形貌。要緊的是,不知出于何故,這位安監局長的臉上竟然露出了悠然自在的微笑!
與不遠處長安(西安)當年楊貴妃那百媚叢生的一笑瞬時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效果不同,楊達才這不合時宜的一笑瞬時引來了千夫所指,萬人共憤!
人們不由得細觀楊達才的表現:這位主管安全監管的父母官發型整潔,絲毫不亂,挺著肚子在這人命關天、國人共悲、哭聲一片的時刻,卻氣定神閑,正在與現場工作人員談笑風生,全然看不到作為一個責任領導“心急火燎”的神情,更看不到當年領導干部沖鋒在前、奮不顧身的戰斗精神。
因為這個微笑,一幕《官員積極指揮事故救援》的激動人心的劇情,瞬間轉化成了《冷漠官爺笑對慘禍》的尖銳話題,瞬間引起了千人口誅、萬人筆伐。
有人說:在舞臺上,“笑場”是一種“舞臺事故”。此時,楊達才的“笑場”,就是他人生舞臺的重大“事故”。
白巖松在主持央視《新聞1+1》時提及的演播室攝像所說的那句經典評論:“這小子也面對了他人生的‘車禍’”。
因為這一笑,人們瞬間意識到,他之前所有的積極表現,無非是在為了頭頂的“烏紗”走一個過場,演一場戲給老百姓和他的上司們看。而再看其挺胸大肚腦滿腸肥的體態,瞬間就令人產生了“面目可憎”的感覺。
媒體監督、公眾輿論、千目所視、千夫所指,原來如此厲害!楊達才想必腸子都悔青了,就像媒體調侃的那樣,自覺“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呢!”。他試圖努力解釋,說當時是因為工作人員一著急說了一句地方方言(一滿燒光球了),自己忍不住笑了一下,并“誠懇”地為自己不合時宜的一笑而道歉。然而,無論他說的是真心話還是假話,都已經無法平息勢如潮水般的討伐之聲了。
網友和媒體并沒有因為楊達才的所謂道歉就偃旗息鼓,人們接著窮追猛打,人肉搜素,又發現了他的“名表問題”,緊接著,又發現了他的經濟問題……
【古有百姓口碑,今有媒體輿論,為官一任,當造福一方,你在高高的位子上,要知道,有千目所視,千夫所指呢!】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