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橫刀奪愛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也是個感恩的季節,秋天里也是自然界一年四季的總結。平日里你是勤勞肯干的能人,也許是開拓進取的智者,還可能是好吃懶做的大懶蛋,秋天總會能給出準確的答案。秋天還是個大考場,好與壞會在秋天里亮相,應該得到回饋還是受到懲罰,在秋天里都要給以最為公平的批件。好就是好,壞就是壞,誰都不敢徇私舞弊,因是高水平的判卷老師,除了受到大的天災人禍干擾以外,很少發生過誤判。
獎罰分明是秋天的特色,是秋天給付出帶來累累碩果,是秋天讓人們領略到了,平時只要辛勤地耕耘,到秋天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這是個永恒的真理。
可去年的秋天與往年就大不一樣,在自然災害人們還不能完全控制的當代,人們管這一年叫做十年久不與的年頭。劉臺村一連三年的大旱,讓糧食一勁的減產。特別是大旱的第三年,又逢風災、蟲災、雹災、再加上低溫寡照來湊熱鬧,造成五災具全。一到秋天,看到癟癟瞎瞎的豆粒,攥在手里略微用力一擰,就“說話”的沒有上成的玉米穗,殼大粒小的高粱,皮厚瓤小的水稻,村民們免不了的,都要眉頭緊鎖,有的還會唉聲嘆氣。
今年,終于盼來了風調雨順的年頭,雨水下得不多也不少,只受到了,當代能夠治理得了的蟲災以外,像大風、冰雹、大旱、大澇、氣溫不正常等無法抗拒的,大的自然災害都沒有來。
因風調雨順,大豆長得像一顆顆小樹一樣,叉發的多,角長的密,籽粒飽滿。
又粗又長的玉米穗,長長的玉米粒,都緊緊的擠在玉米棒子上,爭先恐后的長著。一點都沒有像上一年那樣,有禿尖禿跟等現象。
高粱穗又大又緊,紅紅的高粱粒,像掛在高粱穗上面的珍珠,璀璨靚麗,光彩照人。
穗長粒沉的水稻,為答謝人們對它的精心培育,到了收獲的季節,都畢恭畢敬的站在人們面前,低下了它們那高貴的頭。
種地的人,臉朝黃土背朝天,風吹雨淋日頭曬,盼望了一年,也辛苦了一年,灑了一地的汗水,沒有太高的要求,就盼望能有一個好的收成。秋天一到,因糧食獲得了大豐收,周圍都是勞動換來的豐碩果實,社員們干活有勁,心情舒暢,劉臺村里的人們,都喜氣洋洋。
現在,雖然我們不完全用,靠老天吃飯了,但是,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災害時,人民還是無能為力。
劉財因干活實惠,還會干,生產隊長,把他和幾個干活好,讓人放心的社員,留在場院里搭裝玉米的樓子,其他的社員都下地收莊稼去了。
那時,生產隊的場院,得占用十來畝地,大豆從地里拉回來就得及時打。要不然,晚打一天,就要多生很多蟲口。蟲口多,送公糧就要驗不上等,幾萬斤的大豆,就要差很多錢。那個年代在人們的觀念里,差錢還算小事,給國家送一等糧才是大事。一旦哪個大隊送的是沒驗上等級的公糧,不但要受到上級的批評,黨員干部的臉上就感覺沒光,就連普通社員都感覺不好意思。
打豆子最占用地方,要平很大的一塊場地,要先用梨巴把地翻起來,再把它弄平了,弄平以后,澆上水,再撒上碎草,完就用毛驢拉磙子壓,把地壓的平平整整,硬硬實實的才能先打豆子,后打高梁。
為什么要先打豆子,后打高梁呢?因為,打豆子時,把豆子均勻地在場院上,鋪成圓形的一大片。原來是用驢拉著磙子壓,后來是用手扶拖拉機拉磙子壓。因手扶拖拉機就三個小轱轆,分量輕,跑的快,還不會把豆粒壓碎。實際是,用手扶拖拉機打豆子最好,即快,豆粒壓碎的還不多。
豆子打完,先把豆桿用兩齒叉子挑出去,再把豆粒歸攏到一起,堆成一大堆,用幾個會楊場的老農,用木掀,在迎風的時候,一下一下的,把碎豆皮子,碎豆桿,揚到一邊,撒出去,剩下的就只有豆粒了。被楊干凈的豆子,也有上揚頭和下揚頭之分。上揚頭的豆子就好,下揚頭豆子就不如上揚頭的豆子好。什么是上揚頭和下楊頭呢?揚場時先落下來的豆子長得籽粒都好,這叫上揚頭。后落下來的豆子份量都輕,飄的也遠,這叫下揚頭。那時,上揚頭的好豆子,都送給國家,下揚頭的豆子就分給人吃,馬喂了。
豆桿全留下來喂生產隊里的大牲畜,那是大牲畜的最好的飼料,有經驗的老農總說:“大牲畜喂豆桿,就好比人吃肉,經餓,還有營養,牲畜吃了干活有勁?!?/p>
現在更省事了,都用機械打了,打出來一下成,豆粒是豆粒,豆桿是豆桿,不用費二遍事。
用驢壓豆子最費勁,驢脖子上栓著一根長長的繩子,牽驢的人站在場院的中間沒鋪豆子的地方,驢一圈一圈的走,人站在中間,就隨著驢轉圈。被壓碎的豆角皮和豆葉等碎末末迷進土里,讓場院更平整,一點縫隙都沒有了。打高糧時,高粱粒雖小,也壓不到地里面去了,這就是先打豆子后打高粱的主要原因。
大豆高粱都打完了,才能打水稻。水稻也是邊從地里往回拉,邊用機器打。打完該送公糧的就送公糧,該分個人的就分個人。稻草用處也很大,生產隊留夠喂牲畜的剩余部分,都賣造紙廠。
玉米是生產隊的主要農作物,也是生產隊里的大活。那時,種的玉米,留夠生產隊牲畜用的飼料以外,大部分都送給國家。那個年代,人們的國家觀念非常強,干部也非常負責任,不用誰說,往國家送的都是一等糧。
為了怕霉變,玉米收上來先上樓子。其他的活都忙完了,最后才打玉米。
搭玉米樓子也很有講究,不但要選好通風透光的位置,搭的要直,讓外觀要好看,還要結實。因為,搭玉米樓子往往都是在場院的邊上搭,即做圍墻,還通風。那時木材緊缺,買建房用,都得幾層政府審批,想買點木材相當費勁。干其他的用,就更不容易買到了。
搭玉米樓子用的全是高粱桿。先把高粱桿的穗割掉,再撕去高粱稈上的葉子,用多跟高粱桿捆成成人大腿那么粗的粟桿把做立柱,兩米遠的距離,兩面對著立。玉米樓子一般都是不到兩米寬,因為太寬了雨水大的年頭,中間愛發火。一旦發火,玉米就要霉爛。太宰了,還愛倒。以至于要搭多長合適,那就看地方了。有多長的地方,就可以搭多長的樓子。為了防潮,讓玉米離開地面,樓子底下每隔一米左右遠,就橫擺上,三塊磚那樣高的一趟磚頭,要往樓子上裝玉米時,磚頭上面再順著鋪上玉米桿。一邊上玉米,一邊再往樓子兩邊擺高粱桿。擺的高粱桿,要搭在兩邊的高粱桿做的柱子上,這樣就別住了。上玉米時,每上到一公尺左右高,就用高粱桿,把兩邊的立柱盤上,上面再壓上玉米,這叫打磐,打磐的目的是讓它往中間使勁,這樣,玉米樓子就不會向一側傾斜了。
生產隊里,玉米樓子搭的最好的就是劉財。線拉的直,立柱做的結實,玉米樓子搭的不寬不宰,正合適。又整齊,又結實,外觀還好看。所以,無論誰怎樣的有意見,說重用地主子弟了,一到秋天,生產隊長還是愛分配,劉財領幾個人去干場院里這套活計。
糧食進倉,防火工作非常重要,上邊的領導經常下來檢查,好典型,不好典型的現場會總開。
那時的領導,經常到下邊檢查工作。市以上的領導下來檢查工作,總是到典型大隊。區以下的領導,那時經常到各個大隊去檢查工作,主要領導總去下邊蹲點。普通社員都認識區長。不像現在,很多老百姓別說區長的面,就連區領導的姓氏名誰都不知道。要找領導辦點事,區領導的門前如臨大敵一般,都有警察站崗放哨。普通老百姓想見區長都很難。
因劉財的認真負責任,這個生產隊的場院,總是立立整整的。無論是哪層領導下來檢查工作,都會受到表揚。
平時干活認真實惠的劉財,可今天總是心不在焉,干活也一勁的出錯。小敏好多日子沒來找他了,他聽家里的二嬸說,小敏病了,還很重。
劉財的二嬸是小敏的叔伯姑姑,雖然劉財的二嬸為人正直,看不慣小敏父母,對小敏和劉財的戀愛,橫加阻攔??墒牵约簲R著鍋臺上不去炕,親姑姑還有心可緣,自己一個叔伯姑姑,說出來的話,人家不見得聽與不聽。再加上,小敏父親那個霸道性格,他認準的一個門,誰想改變都難。
劉財的二嬸還聽說,公社二把手的兒子王有謀看上小敏了,一勁的托媒人,并揚言:“非小敏不娶?!?/p>
二把手最開始還說自己的兒子:“好姑娘有道是,就憑咱家這條件還怕找不到好對象?咱不與劉財去找爭,爸托人給你介紹一個比小敏更好看的姑娘”
王有謀:“不用你托人介紹,我誰也不要,就想娶小敏。”
公社二把手:“你這孩子怎這么犟呢?”
后來,公社二把手一看說不動兒子,只好也跟著使勁,見到小敏的父親就說:“我兒子看上你女兒小敏了,我們曾經都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我們兩家做親家還有什么不好?”
原來,公社二把手也是劉臺村的,曾經當過劉臺村的革委會主任,因工作出色,被提拔到公社當了二把手。在劉臺村時,小敏的父親是他的下級。因兒子的婚事,公社二把手還請小敏的父親在飯館里吃了一頓飯。讓小敏的父親受寵若驚,他對公社二把手王有謀的父親,信誓旦旦地說:"好說,好說,你兒子看上俺家小敏,這是俺家小敏的福氣,我和小敏她媽都同意。"
可小敏不同意,王有謀還不放棄。本就一路坎坷的劉財小敏戀愛,半路又殺出一個要橫刀奪愛的,這讓劉財小敏的戀愛雪上加霜。
小敏,王有謀,還有劉財,他們都是一個班的同學,也是從穿開襠褲那天起就在一起玩耍的光屁膚娃娃。那時劉財是班里的尖子生,考試總考第一,可因成分不好,老師不能讓他當班干部。雖然不當班干部,但,學習好的孩子,哪個老師都喜歡,同學們也尊敬,這讓愛忌妒的王有謀心里總是不舒服。
小敏是班長,王有謀是副班長。小敏那時對為人正派,學習拔尖的劉財認像就好,學習上的事,小敏不愛與王有謀商討,總愛征求劉財的意見,這讓王有謀更是嫉妒。王有謀與劉財坐仇,可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那時王有謀就總打壓劉財,還總會一幫男孩子欺負劉財。
有一次,劉財放學回家,一個人走在放學路上的劉財,剛走到一個拐彎處,王有謀領四五個男同學從旁邊的玉米地里鉆了出來,只聽一個小名叫大牛的男孩,走到劉財跟前,兩腿一叉,兩只胳膊往兩側一伸,大聲喝道:“給我站住,誰讓你從這走的?”說完上去就打了劉財一拳。劉財也是怒目圓睜,說大牛:“,這是道,你為什么不讓走?”
大牛:“啊,地主的兒子要翻天了,美的你還敢與老子頂嘴,來,給我狠狠地打,”大牛說完,那幾個小男孩除了王有謀沒上,其余的幾個全來打劉財,那次劉財被打的鼻青臉腫。正趕上小敏和幾個女同學趕到,才把那幾個打人的男生制止住。
小敏一看就知道這是王有謀出的道,王有謀越是這樣,小敏越看不上他,煩他,嫌他鬼點子多,城府太深,心術也不正。
小敏越看不上王有謀,王有謀就越恨劉財。聽說,他現在的非小敏不娶的想法,就是在和劉財較勁呢!王有謀知道小敏看不上他,可王有謀想:你小敏看不上我,也讓劉財娶不成你。你不愿嫁給我,也讓你嫁不成劉財。哼!劉財,上學時你學習好,出盡了風頭,那是你從娘胎里帶來的能耐,誰都奈何不了?,F在可由不得你了,無論哪步走成走不成,到了你自己說的不算地時候了。賴哈莫想吃天鵝肉,吃成吃不成,這不是你自己能說得算的事。告訴你劉財,不爭饅頭,我還要爭這口氣呢!看咱們誰輸誰贏?
實際上王有謀就是在較勁,按他的條件找一個漂亮的女孩很容易,聽說,給他提媒的人有好幾份,其中有一個女孩,比小敏長的還好看,可他非要與劉財去爭。在他看來,爭的不是女人,爭的是自尊,爭的是面子,爭的是輸贏,爭的是這口氣。人活著就是一口氣,什么都可以不爭,只有這口氣不爭不行。王有謀心想:“我與你劉財爭了這么多年,不把小敏爭到手,說明我人生輸了一回。輸別人還有心可原,輸你劉財,我心不甘情不愿,會是我一生的遺憾?!?/p>
王有謀這種征服的欲望后來越長越厲害,就是在女人方面也是這樣,他不喜歡上趕子對他討好的女人,他喜歡“獵物”。沒有經過自己撲捉戲弄打斗的經過,他就感覺乏味,做愛都沒有激情。王有謀喜歡看貓捉老鼠,貓捉到老鼠時,并不把它及時吃掉了,而是要好好地擺弄一氣,翻來覆去的玩耍一番才動口去吃。不是自己逮到的死老鼠,貓還不吃。在王有謀看來,上趕子的女人,自己送上門來的都是便宜貨,死老鼠,讓男人乏味沒有激情。
還有一次,他的家里二叔,給他介紹一個鄰村的女孩,這個女孩還與他的二嬸有親戚關系。女孩長得很漂亮,還很會來事,王有謀的父母都同意了。王有謀的父親,那個公社的二把手對王有謀說:“這個姑娘不錯,又是你二嬸的親戚,你與人家好好處處,不要總是一口回絕了。你好好品一品姑娘的其他方面怎樣,要是可以,兩個人能合得來,就定下來吧,也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
王有謀礙著他二嬸的情面,沒有像對待其他的女孩那樣,立馬就回絕了。他還與那個女孩相處了有一段時間,那個女孩今天給他織雙襪子,明天給他織雙手套,過幾天又給他織個圍脖,對他可好了。那個女孩的父母對王有謀也好,做點什么好吃的也讓女孩把王有謀找去。當一圈的人都認可了的時候,王有謀又不同意了。
在臨分手那天,那個女孩哭著問王有謀:“你為什么會對我這樣,難道我配不上你嗎?”
王有謀雖然感到有些歉疚,但還是很冷靜,他對那個女孩說:“不,不,你是一個很好的女孩,是我配不上你,你就是跟了我也不會幸福的,還是去選擇一個比我好的男人吧!”
作者筆名于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