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兒愛上警營
來源:作者:譚小華時間:2012-04-08熱度:0次
女兒呱呱落地后,作父親的我為她取名譚詩語,于是便有了“三言”這個筆名,不言而喻希望孩子長大后能成為一名作家,或者至少勝過她那癡迷文學創作的疲憊的老爸。
讀小學那陣,孩子在寫作方面還真有一些天賦,首先是她思路開闊也很活躍,用的詞語比較豐富,上五年級的時候,就在一家雜志上發表了處女作《最可愛的人》。
然而進入初中后,女兒表現出特強的“逆反心理”,經常與她媽媽對著干,背道而馳,行為習慣也差,尤其到了初二,更有“過激”行為,常常把大人搞得焦頭爛額,我們真為孩子的前途擔憂。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災區那些悲壯的情景,感人的畫面及災區孩子堅強不屈的意志,給女兒很大的影響和教育,她一改往日的懶惰、叛逆和無所事事,更加勤奮刻苦了,通過她的努力,獲得了“學習進步獎”,如愿以償的考取了縣里的市重點高中。
但孩子進入高中后,我卻聽從一位老同學的建議,讓女兒選擇了“吃香”的理科,有悖于當初的想法,所以高考填志愿時,女兒根本沒想報考警官大學,學校組織考生到警院進行體能測試的專車即將出發,可女兒還在床上睡懶覺不想去,焦急的我們好說歹說才把她勸上了車。
而令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女兒沒費多大的勁就輕松過了體能測試關,更是讓我們欣喜的是當她看到那寬闊的綠色警營、學子整齊的隊列,聽到學員響亮的號子和鏗鏘的步伐,她發自內心的羨慕和無比震撼,她說她愛上了警營,她說她一定要讀這所學校。
開學軍訓那一個月,要么是炎炎烈日,酷暑難當,要么遭遇大雨的洗禮,孩子聲音嘶啞了,喉嚨紅腫了,腳趾也磨破流血了,當家長的真是心痛不已,可她卻對她媽媽說:“媽媽,我承受得起”。頓時我們很感動,孩子真的長大了,懂事了。也許艱苦的生活、激昂的歲月將伴隨女兒從警之路一路風雨征程,但我們放心,相信自己的女兒一定會更加優秀。
軍訓結束后,女兒被評為“訓練標兵”,當步入正軌學習期間,通過孩子刻苦學習知識,期末成績各科優異,被評為A等學員,同時還被選入學生會干部,第一學期過后,女兒具備享受獎學金的條件,但要一學年后才能評出獲獎者,女兒說她還要繼續努力。
讀大學不到一年,孩子變了,最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孩子在各方面的進步,能理解大人幫父母做一些事情,在行為習慣上也有很大改變,特別是體現出人民警察能吃苦、能戰斗的某些特質,這才是作父母倍感欣慰的。于是我們在心中默默祈禱,祝福女兒擁有美好的前途,祝愿作預備警官的女兒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警察,無愧于人民警察的光榮稱號。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