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讀孔子
來源:作者:孫守名時間:2012-12-08熱度:0次
站在孔林門前中空枝枯、片峰炸裂的老柏樹下,忽然就想起了孔子那句穿透時空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偉大預言。在諸侯紛亂、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智者孔子為什么能預知他的思想跨越千年,百代流芳?
我很想知道三歲喪父、十七歲母親溘然長逝的孔子是如何度過他的童年時光,很想知道世態炎涼在孔子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怎樣的痛苦烙印,很想知道他的母親顏征在被逼無奈帶著孔子移居闕里時的天空是否飄著細碎的雪花,很想知道那個讓孔子流淚的時代上天為什么會如此的不公……
也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等等,正是孔子在童年苦難歲月中的痛苦吶喊。“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那么十五歲以前呢?十五歲以前的孔子,正看著裊裊炊煙從自家茅屋中升起,正望著蔚藍的天空飄過朵朵白云,正看著母親從家中進進出出縫衣補裳,正望著田地的盡頭日升日落……那時的鄭國子產已經執政,國勢正在不斷強盛;而魯國,卻像一頭行將衰朽的老牛,在蒼茫的大地上緩慢地爬行。
磨難往往是人生最好的老師。當苦難的歲月將你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勢必會陡然激起你對美好生活的種種幻想。那時除了奮斗和抗爭,你別無他法。十五歲的孔子看著母親漸染的白發和長滿老繭的雙手,逐漸意識到了學習做人和懂得生活的重要性。他開始將田野中的花香和隨處翻飛的蝴蝶拋置腦后,靜靜地坐在母親身旁聽講動聽感人的故事。時光如水,歲月如歌,一年又一年……忽然,慈愛的母親在一個冬雪飄散的午后悄然離開了人世,那一刻,孔子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他的天空變得冰冷而又凄清。
身心疲憊的孔子終于發憤讀書學習。然而,他首先遇到的就是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在他之前,民間已經流傳著《詩經》和《尚書》的殘簡,那些身著紅衣頭戴方帽的采詩官正敲著銅鉦沿街尋訪,所有的這些對孔子來說實在還太過遙遠。在一個朝陽初起的早晨,他忽然悟到了一條自己都感到振奮的哲理:只有生活,才是知識的源泉。對,向生活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田地村頭,到處是孔子的身影與足跡。他向鄰家的老翁咨詢處世的經驗和生活的常識,向東村的老嫗探訪魯國的古文化,向忙碌的村姑詢問河水的暴漲與枯萎,向騎牛的牧童探問吹笛的方法和絕技……他的生活經驗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增多增廣,而在此時,他的注意力開始逐漸轉向關注國家和政事。
諸侯爭霸,戰爭頻仍,這種殘酷的社會現實讓孔子看到了百姓的苦難,他要用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偉大抱負去力挽狂瀾。他以飽滿的熱情和精神投入到扭轉乾坤中來,魯國的編年史《春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走入了他寬闊的視野。不知史無以明理,不知史無以知現在和未來,孔子是這樣評價當時的自己,“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其實,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及對后世的影響正是緣自他的好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他的好學還來源于他的精思與深慮,“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些對學習經驗的總結至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站在滾滾而逝的沂水旁,他感到了時光的易逝,歲月匆匆,慨然長嘆“逝者如斯,不舍晝夜”。但也正是在匆匆而逝的時光面前,孔子變得逐漸強大,“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路走來,孔子連同他的思想逐漸成熟起來。
他多么想在天下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仁者,愛人”。看著那些為國內混亂而絞盡腦汁的諸侯們,他送出了治世良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八字方針可以解除無盡的內憂;望著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的荒民,他對那些戰亂的制造者們當頭棒喝“克禮復禮”;當站在他面前的執政者們以這樣那樣的理由搪塞時,孔子痛心嫉首,大聲斥責,“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世事滄桑,諸事難料。身負歷史重任的孔子怎么都不會想到自己的理想會在現實的面前如此的孱弱無力。坐在門前的石板上,他開始了痛苦的反思,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怎樣才能變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風乎舞雩,歌而歸”?這需要一種偉大的勇氣和力量啊!
他帶領著弟子們開始了周游列國的生涯,這場推行理想的工程實在是浩大而又艱難。走過無數的坷坎和泥濘,遭受過一次又一次的苦難和挫折,他由起點興致勃勃地出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后又如惶惶喪家之犬地回歸到終點。起點就是終點,終點又何嘗不是起點。失敗,再失敗,挫折,再挫折,但思想者孔子始終堅信,自己的理想終久會在這個摯愛著的熱土上實現。
也許,一種思想,非要經歷無數人的傳承,才能橫空出世,扎根生芽開花結果。在魯國,一路走來的智者孔子看看背后的行囊,終于決定坐下來,開始自己傳承思想的偉大工程。廣授門徒,因材施教,啟發誘導,他所傳承的,就是他一生總結的政治理想和偉大抱負。一代又一代,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顥,程頤,朱熹……他的儒家思想像行走大地的陽光一樣燦然于天地間,百代流芳。
夕陽西下,滿天的紅霞灑落在齊魯這片靜寂的大地上。古柏歷終千年,風霜雪雨中仍保持著頑強的生命活力。在技枯干瘦的縫隙間,一支嫩芽正悄悄萌動,那是思想者永恒的靈魂在天地間生長…… (編輯:作家網)